自以為是好聖手,
目露凶光殘害狗,
壞事做盡惡名臭,
天理昭昭待天收。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太子妃升職記》男星于朦朧於九月十一日墮樓身亡,年僅37歲。
他的死,有太多太多的疑點:
他生前表示自己曾在高空墮下,致使他畏高,一個畏高的人,怎會墮樓身亡?而且凌晨二時半反鎖在房內休息,他恐懼甚麼?由二時半到六時,中間四小時那班朋友在幹甚麼?沒人留意他不見了?更何況事發地點在五樓還是六樓,一般來說,一個決心自殺的人,都會去較高樓層吧?五樓或六樓墮下未必會死的。而且是去朋友家自殺,以他這樣溫暖的性格,會這樣帶給他人麻煩嗎?
有片段流出,他死前撕心裂肺的說過,我從小到大受你委屈,我死了就不用受你委屈,似乎帶風向讓人認為他是自殺的,很奇怪。
有相片指出,他是被人扔下去的,大家可以找找各大UTUBER的片段。
他死前有兩隻勞力士手錶,一個決心求死的人,口袋裏還會收藏名貴物品?
他墮樓後,有疑似朋友的人不是報警,而是用衣服蓋着于的臉,這是甚麼行為?按照常理,都是看看朋友有沒有生命氣息,然後立即報警,為何會先用衣服蓋臉呢?
事件發生後,跟他聚會的友人名單都沒有公佈,網上流傳的有方勵、導演程青松、藝人高泰宇、藝人宋伊人、編劇極光光等,這批人究竟為何要引于到上址?是否是一個預先設好的局?有視頻流出于生前曾被灌酒,也有消息指他曾被注射毒品,總之眾說紛紜,他的死因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
娛樂圈就是一個大染缸,表面光線亮麗,內裏潛規則可能特別多,我們小市民未必可以知道藝人背後的章酸。所以奉勸一些有理想或發明星夢的年輕小伙子,要三思而後行,畢竟這一個行業不是空有理想便能發光發亮,還要配合天時、地利、人和,沒有背景或抵受不了當中潛規則的人,奉勸不要入行。
于朦朧有他的志氣,盛傳他不肯向某些人屈服,才換來之前被雪藏的境地,也可能導致他今天無故身亡的原因,但逝者已矣,真相何時或能否浮出水面,依然是未知之數。望于生能安息,去一個快樂的國度,做一個開心快活人。
有人疑似講大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KOyJdGAVuQ
天水圍天恩邨母子四月及七月墮樓身亡,有指他們接獲房署「遷出通知書」,精神大受困擾,故決定墮樓身亡。
傳聞有指他們於2012年買地,現在市值70萬。二人其實有精神病,他們理應不能投身社會工作,哪來的錢買地呢?房署有沒有認真作出調查?例如家訪,有沒有實質去檢視過二人的生活狀況?有沒有找到鄧生的銀行戶口是真的有錢?
鄧小姐知道爸爸迫鄧生買地,為何當年不報警?況且簽合約理應要有見證人,當年的見證人是誰?鄧生的精神狀態是否適合簽買地的合約呢?他簽合約時有沒有醫生在場能證明他的精神狀態是適合簽約呢?
有指鄧生有兩塊土地,賣了也只有四十多萬,為何會貶值呢?當年他以五十萬買地的,土地貶值其實很奇怪。鄧生賣了地,但他的戶口有沒有這筆錢?鄧母、鄧生生前誓神劈願說不知道有這件事,房署有沒有調查呢筆資產呢?
房署的回應也疑似有說謊之嫌,事實上是鄧母死了才有社工幫手,而這個社工是明愛,說早已有社工幫忙根本不是實情。為何有人說早已有社工接手呢?這是否想卸責呢?
在上訴期間,有人指出委員會有人明言不可以因為鄧母、鄧生有精神病而放生他們,究竟上訴委員會有沒有人說出這種話?有沒有錄影片段或會議記錄可以證明這一點?另外,委員會無視青山醫院醫生兩封證明信,根本是否一早已有立場不相信鄧母與鄧生有精神病?
母親遺書稱「好辛苦」,分明就是因為房署迫遷的事,一間屋不只是一個「瓦遮頭」,而是這兩母子唯一而熟悉的居所。對一個正常人來說,去一個新的地方都有憂慮,何況他們有精神病?沒錯,你程序上可能是對,但你體恤他們繼續居住,為何又要每隔一個星期再寄信要有遷出?鄧小姐要求信件不要直接寄給鄧母,職員都不答允,制度的僵化、人性的冷漠可見一班!而這種食人的制度,間接促使鄧母、鄧生要以血來控訴!羅署長、何局長、黃律師,你們有意無意間間接殺死了這二人,你們的良知何在?你們有人性嗎?還說「情理兼備」?你們若是「情理兼備」,事情理應不會發生!
慈禧活了73年,其中,掌權時間就長達47年。在這47年內,滿清朝廷雖然先後有同治、光緒兩代皇帝在位,但他們只是有名無實的擺設,實際上的統治者是慈禧太后。慈禧為何不乾脆廢掉同治或者光緒,學習武則天,自己登基做女皇帝呢?
清朝女子在家庭社會中的地位低下,女子幾成為男子附庸(滿族女子的地位稍微好一點),毫無人身自由。在婚姻方面,女子完全失去了自主權。不能自由戀愛,沒有結婚和離婚的自由。甚至丈夫死了,或者被丈夫拋棄之後,她也要遵守「從一而終」的倫理道德,哪怕餓死也不能改嫁。畢竟「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為了標榜「三從四德」的倫理,從順治初期開始,清朝政府就大規模表彰「節婦」、「烈婦」了。到1749年的康熙年間,清朝的「節婦」總數就達32521人,年平均2323人。這些被表彰的「節婦」、「烈婦」,彷彿時刻在提醒着廣大的婦女:「你們不是獨立的個體,你們只是丈夫的私有財產……」與之相匹配的是殉夫制度。一些婦女在丈夫死後或者自願、或者被迫自殺相隨,「不幸夫亡,動以身殉,經者、刃者、鴆者、絕粒者數數見焉。……處子或未嫁而自殺,或不嫁而終身。」
在社會上,清朝女子基本上沒有活動的空間。她們別說遊樂、做官,連讀書求學都是被禁止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在清朝275年統治期間,中國竟然沒有出現一位女性官員,更別說女性皇帝了。
清朝一條祖訓,就是「後宮不得干政」,同時,當時的社會環境動盪,內有太平天國、義和團事件,外又有列強割據,種種的動盪,慈禧根本不可能在亂中稱帝,加上她實際上已大權在握,根本不用稱帝。
總括而言,慈禧不稱帝的原因主要包括維護皇室利益、自身性格與安穩需求、以及清末的政治環境和阻力,她寧願「垂簾聽政」,掌握實際權力,也不願冒險稱帝,以免引發劇烈動盪,損害皇室的穩定與自身權勢。
令妃,魏佳氏比乾隆小16歲,生得漂亮又善解人意,由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之路扶搖直上。但是,她漿終未能在生前得到皇后之位,直到嘉慶繼位,她終能「母憑子貴」,被立為皇后。
她得到乾隆皇帝的恩寵,但為何生前未能封后呢?
根據猜測,第一是因為令妃出身的問題。清朝是個等級森嚴的朝代,縱觀乾隆的前兩任皇后,富察皇后是鑲黃旗(上三旗首旗)出身,其家族累世高官,出身極為高貴;繼后輝發那拉氏是滿洲正黃旗(上三旗之一)出身,家門多為武將,雖說趕不上富察皇后的出身,但也絕對是上得台面的出身。
反觀令妃,她是漢軍包衣出身,入宮後只是個小小的宮女,這出身就算乾隆想立她為皇后,只怕滿朝文武也不同意,所以一向好面子的乾隆絕不會挑戰祖訓,落人詬病。
漢人的身份加上出身低微,根本沒有人會為她說好話。所以,她根本無法被封為皇后。
再者,乾隆前兩任皇后一死一根本已被廢,乾隆帝不想令妃當皇后可能是想保護令妃,更加不想自己再傷心,也許因為乾隆自己有陰影的關係,乾隆不想再立后。
當然,除了這三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繼后輝發那拉氏只是被打入冷宮,並未真正被廢,而她所生的兩位嫡皇子也還在。
乾隆在63歲時將永琰秘立為皇太子,本來神不知鬼不覺,但如果將令妃立為皇后,前朝後宮必然就知道他會立令妃的兒子為太子,而這必會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滿,也許會再次引發奪嫡大戰,顯然乾隆是絕不想看到這一幕。因此,乾隆根本不想再提要立后的事。
不過,乾隆對令妃恩寵卻是極多的。據《清史稿》記載,令妃生前已擁有東珠朝珠,而東珠朝珠正是帝后的象徵。所以,令妃在生前雖沒有皇后之名,但已有皇后之實。
輝發那拉氏皇后是滿洲正黃旗,早年和弘曆成親,為側福晉,比弘曆小7歲,她的晉升速度是很快,乾隆登基後,先為嫻妃,然後晉升為嫻貴妃,富察皇后死後,升為統攝六宮事皇貴妃,最後更封為皇后。
乾隆心裏也是想讓那拉氏能像富察皇后那樣溫柔賢慧從而替代富察皇后,但是乾隆的願望並沒有實現,最終他和那拉氏還是反目成仇。
但是繼皇后為何要斷髮呢?
按照《清史稿》記載:「乾隆三十年,那拉氏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
看這段記載其實是非常含糊,根本沒有交代那拉氏為何剪髮,為何忤逆乾隆,而關於那拉氏剪髮忤逆乾隆的這段歷史記載幾乎任何史料中都記載得很含糊,包括《清史稿》還是根據《清高宗實錄》乾隆事後主動對朝臣說明的理由記載,而乾隆事後主動對朝臣說的這些事也都很含糊,這也給後人想探知這段真實的歷史情節增添了重重迷霧。
依我猜測,繼後斷髮可能有以下原因:
眾人皆知乾隆皇帝是多情皇帝,有傳南巡是為了「獵艷」,而乾隆也有意立一位姑娘為妃,致使繼後大發雷霆,想勸皇上收手,不要再近女色。但是,這可算不太站得住腳,那拉氏貴為皇后,照理沒理由為了皇帝要立妃子而做這種事,她明知做這種事的嚴重性,沒理由自掘墳墓。
此外,當年已經48歲的那拉皇后,感覺自己年老色衰,早已經不是乾隆皇帝寵愛的對象了,對於乾隆來說,不論他自己年齡多大,他喜歡的永遠是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小姑娘。對於乾隆帝長期的疏遠,傷透了她的心,那拉氏當時的年齡正是更年期階段,她的心理狀態已經壓抑的失控,因此再也不願忍受被冷落,因而爆發了出來。所以,我認為當年那拉皇后因著乾隆帝長年的冷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染上了精神病。
再者,令貴妃的唆使也有可能。那拉皇后落馬,最大的得益者可是令貴妃。令妃,魏佳氏,本來是漢軍正黃旗包衣,後來因為乾隆寵愛,被抬入滿洲鑲黃旗,比乾隆小16歲,小那拉皇后9歲,在南巡途中,令妃被封為皇貴妃,直接威脅到了皇后的地位。
皇貴妃也就是皇后的繼承人,也就是准皇后,一般在有皇后的情況下,空缺皇貴妃之位,在清朝,要想當皇后,一般是皇帝的原配,或者不是原配的話,先當皇貴妃統攝六宮,歷經考察一番,才能正式冊封為皇后。
這也是因為這樣,給了那拉皇后沉痛的打擊,她預感到自己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會被令貴妃取而代之,因此她才做出了這樣斷髮不理智的事情來。
可能她本來以為她斷發來對乾隆勸諫,會讓乾隆收回成命,然而沒成想,卻弄巧成拙,乾隆帝當場震怒,她也從此被打入冷宮。
最後,那拉氏認為自己是皇后,而且是有兒子的皇后,因此並不嫉妒皇帝後宮多幾個女人,反而最在乎的,最小心翼翼保護着的只有一件東西,那就是兒子的皇儲地位。
作為中宮皇后,她一直認為乾隆帝想立嫡子為儲君,她生下了兩個嫡子,一心盼望着有朝一日兒子成為儲君,自己成為皇太后。
當時最有可能和皇十二子永璂爭奪皇位的就是令貴妃所生的兩個兒子了,而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的生母就是被晉封為皇貴妃的令妃。
乾隆越看重令妃,那拉氏就越擔心,認為令妃的兒子就是自己兒子成為儲君的最大競爭者,這讓她抓狂和無奈,因此控制不住自己選擇了斷髮來抗議乾隆的決定。
總括來說,她一直在後宮小心翼翼,富察皇后跟高貴妃死後,她希望能當上皇后,也希望母憑子貴,但她沒有想到乾隆就這樣待她,對他徹底比死,故她斷髮的決定,我認為不是一時的衝動。她自知自己不太受乾隆帝的寵愛,富察死後,她卻寵愛令貴妃更勝自己,她不願再苟且偷生,毅然斷髮,着實心死的決定。
初夏決定因為沈岸對自己的不信任而大發雷霆,決定暫時搬到晨霜處暫住,好讓自己能夠冷靜一下。晨霜對於初夏突然來訪,感到很困惑,她致電沈岸,欲了解詳情。
晨霜:沈岸,你們是怎麼了?為甚麼初夏會突然到我這裏來?
沈岸:晨霜,初夏的脾氣你是知道的,初夏最近與M集團新董事長孔輝過從甚密,我一時沉不住氣,便派私家偵探跟蹤他們,誰知道那個孔輝手段這麼卑鄙,竟然一口咬定是我不信任初夏,才會找私家偵探跟蹤他們。其實,我看見這個孔輝來者不善,想好好保護初夏。
晨霜:沈岸,你做生意有一手,想不到私事卻一踢糊塗,那個孔輝很明顯是想拆散你跟切夏。
晨霜冰雪聰明,她猜得應該沒錯,很明顯孔輝是想離間初夏對沈岸的感情。但是,孔輝的目的卻不只這一個……
因着初夏與沈岸冷戰,沈岸變得整天沒有心思上班,除了一些重要的會議,他基本上不會上班,只會在家中呆坐。
沈岸:這樣可不行,我要跟初夏解釋清楚。
沈岸一股勁兒駕車來到晨霜家,晨霜早料到沈岸會來,借故說要到花園走走,讓沈岸有時間與初夏單獨傾談。
沈岸:初夏,我知道你說你需要冷靜,但我顧不得那麼多,我今天來是想告訴你……
初夏:住口,我不想停你說話,你現在是想說孔輝的不是嗎?我跟孔輝雖說不上熟悉,但他不會做出傷害我們的事的。
正當他們傾談之際,沈岸的電話響了,隆塔島餐廳懷疑有食客因為食物中毒而要緊急送醫。
沈岸心想,這是不可能的事啊!隆塔島餐廳是他所創辦的高級餐廳,他對餐廳的裝潢、食品、飲料都有嚴格的要求,也有請員工對食材作出嚴格把關,按理不會有這種事,是誰搞的鬼?他一定要調查清楚。
沈岸沒有對初夏再說甚麼,他立刻衝出屋外,趕着到沈氏處理這件事。
晨霜見到沈岸這樣着急離開,心中不是味兒,心想:「沈岸怎麼搞的?讓他們獨處,他卻自己衝了出去。」
初夏也不明所以,只感覺沈岸太過份,話說到一半,不知怎的離開了,她只知道沈岸衝了出去。
究竟沈岸如何去化解這次危機,這件食物中毒的事件又是誰搞的鬼?
獲批5,294萬元合約,為港島和部分離島的政府辦公室供應「鑫樂觀音山」桶裝飲用水的鑫鼎鑫,周六(8月16日)被政府物流服務署指未能信納可繼續履行合約,更指會轉交警方調查。
消息指,政府詢問內地製造商,揭發無批准鑫鼎鑫投標,之後再向香港中標公司查詢,但無人應門,疑人去樓空。《香港01》發現,鑫鼎鑫2024年8月才恢復活動,不足一年,已獲政府批出合約。該公司董事在港亦有經營物流、分銷等生意,去年向財仔借約1,800萬元。
消息指,政府轉用內地品牌飲用水後收到太多投訴,物流署向中標品牌的總公司查詢,揭發內地公司無經香港公司投標,亦無授權「鑫鼎鑫」投標。之後有人向香港中標公司查詢,發現無人應門,疑人去樓空。
「鑫鼎鑫商貿有限公司」(XIN DING XIN TRADE CO.,
LIMITED)有在港註冊,2007年在港註冊成立,前稱「和高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至2009年改名為鑫鼎鑫。
2020年,鑫鼎鑫向公司註冊處提「特別決議」文件,指公司處於不活動狀態,至2024年8月才恢復活動。
該公司註冊地址位於北角北港商業大廈一個商廈單位,有傳媒曾到現場查詢,但無人應門,亦無任何水牌。
評論
其實,在中標前,政府應該對這間公司進行嚴格審查,包括審查公司的背景、以往供水的歷史、以往的業積等,究竟政府有沒有嚴格把關?
政府急換水的原因,是否是因為以前用開誠哥的水,現在見到誠哥不聽話,報復誠哥,要封殺他的生意?不得而知。
即使要急就章找內地的供應商,為何不選一個香港人稍為認識的牌子?農夫山泉、天然礦泉等。而且「觀音山」水的生產商,在內地曾涉綠膿桿菌超標等事故,這些事在網上搜尋一下,應該知道此事,物流署批出合約前,完全沒有搜查?
此事牽涉到食品安全,十萬公務已喝了兩個月冒牌水,不知道對身體有甚麼影響,其他的部門,甚至康文署核下的泳池、運動場不知會否用這款冒牌水,是否有人想危害香港市民的健康?國安是否應該要做點事?還是要繼續跟香港市民鬥氣呢?
香港政府是否因為是因為內地貨,因為要媚共,所以不假思索便批出合約呢?是否有人要為此事揹黑鍋?現在交給警方處理,你要警察查甚麼呢?是否純粹想推卻責任?
對這件事有不少的疑問,盼望政府可對外解釋清楚。
影片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7vQF7n5JY
原本都不想再講張生,但此人真的太高調,今天又看到趙先生的影片,趙生說張生跟他談了一小時,但中間又是「大話冚大話」。
張生說外面穿了祖雲達斯運動服,裏面穿的才是藍白間條運動服。張生似乎是想撇開藍白間條運動服的嫌疑,一般人如見到你外面穿的是黑白間條衣服,並不會先看到你裏面穿的藍白間條衣服。張生,你又說謊了。
張生說自己當年是第二次吸煙,不認識煙的牌子,現在又突然記得自己當日食卡碧,表明以前的都是說謊!
張生似乎很保護當年的同學,整個訪問都說不想牽涉到其他同學,但如果他真是想保護死傷者家屬,但他又說當年李麗娟要他出面代表死傷者家屬講話,這分明是自相矛盾之說,他在拖「眾人媽打」落水,況且,他如想保護死傷者及其家屬,他不會說得出「真相,你找到又如何?」這句話。
張生提到當年有「保密協議」,究竟有甚麼事這樣秘密?當中有甚麼條款?是否一直都不可以說出真相?甚麼組織會要求他接這種協議?
每次問到關鍵問題,張生總是說「忘記了」,一個人如沒有東西隱瞞,甚或知道真相,斷不可能忘記當中的細節位,一件刻骨銘心的事情,斷不會說忘記就忘記。
當年有熟悉張的人有說,張生不時說「好彩自已有畀燒傷」,這不是普通燒傷,全身七成皮膚燒傷兼且毀容,一個正常人可以說得出這種話?
他說因為李生事後轉去了更好的中學,他又因此而不高興。張生,你因山火一事而有機會去外國讀書,這不是比李生更好嗎?
總括而言,我認為如果真的要找出真相,有以下三個方法:
第一,找翁女俠幫手,翻查八仙嶺山火的資料,仔細審閱當日同學的證供。
第二,找出當日一起去八仙嶺的同學,仔細詢問當日的事。
第三,找當日有去八仙嶺的老師。
第四,找民安隊的周SIR,他應該知道很多不為人知的事。
再問張生,其實沒有甚麼作用,此人為求脫身,一直不停說謊,問他其實是浪費時間。不過,這件事似乎都有無形之手在阻撓調查,是否當中的保密協議在作粜?
最後,我再次呼籲當日有去八仙嶺的同學道出真相,二十九年了,請不要讓真兇逍遙法外!有些人越是縱容他,他只會變得越來越壞,只會誤他一生!
張生讀心理學的,他一定會知道說謊的人的心理,我並不想斑班門弄斧,但張生說謊是很明顯的。
我總相信,一個人說謊,絕對不可能是天衣無縫的,有許多行為學專家、心理學專家就是可以透過一個人在說謊時的小動作,就能一秒拆穿,甚至連FBI也都能從對方說話的反應,來鑑定出有沒有在說謊呢!
當一個人在說謊時,他們可能會避免直視對方的眼睛。這是因為眼神接觸可以傳達誠實和真實的信息,而說謊者害怕被揭穿,因此會試圖避免眼神接觸。張生於2015年接受李小姐訪問,都不敢跟人有眼神接觸。
當一個人在說謊時,他們可能會展現出與平時不同的語言模式。這可能包括語速加快、停頓時間增加、使用模糊的詞語或避免回答直接問題。這是因為他們在思考如何虛構故事或避免揭露真相。張生被人問打Gameboy的問題時,小朋友要打機會打不到嗎?語氣明顯較激動。
一個人的聲音可能在說謊時有所變化。他們可能變得聲音變得更高或更低,或者聲音變得顫抖或不穩定。這是因為說謊時身體的緊張和不安可以導致聲帶的壓力和變化。張生說大家請不要叫他做縱火元兇,聲音變得高,可能仍然都是說謊。
說謊者可能會避免提供具體的細節或回答關鍵問題。他們可能會使用模糊的語言、避免具體描述或轉移話題。這是因為他們在說謊時需要虛構故事,避免提供具體細節可以減少揭穿謊言的風險。張生說他起火時玩Gameboy,Gameboy是問鄰居借的,但他都是避談細節的,鄰居是誰?Gameboy在陽光下還可以玩?
說謊者可能會過度強調自己的說詞或情感反應,以掩蓋真實的意圖。他們可能會刻意強調自己的誠實性、強烈地表達情感或反覆強調特定觀點。這是因為他們希望通過過度強調來轉移他人的注意力。張生強調自己他沒做過!沒做過甚麼呢?他在山上沒吸煙、沒玩火?
張生,今天聽趙博士的網台,有一名民安隊的周先生明言:「知道有人玩火」、「傷者在醫院」、「為人太高調」,已在暗示此事跟某人有關,加上你言詞閃縮,前言不對後語,致使你成為山火的嫌疑人。如果你真的認為有人「屈」你,哪你就說出真相,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