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發那拉氏皇后是滿洲正黃旗,早年和弘曆成親,為側福晉,比弘曆小7歲,她的晉升速度是很快,乾隆登基後,先為嫻妃,然後晉升為嫻貴妃,富察皇后死後,升為統攝六宮事皇貴妃,最後更封為皇后。
乾隆心裏也是想讓那拉氏能像富察皇后那樣溫柔賢慧從而替代富察皇后,但是乾隆的願望並沒有實現,最終他和那拉氏還是反目成仇。
但是繼皇后為何要斷髮呢?
按照《清史稿》記載:「乾隆三十年,那拉氏從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後剪髮,上益不懌,令後先還京師。」
看這段記載其實是非常含糊,根本沒有交代那拉氏為何剪髮,為何忤逆乾隆,而關於那拉氏剪髮忤逆乾隆的這段歷史記載幾乎任何史料中都記載得很含糊,包括《清史稿》還是根據《清高宗實錄》乾隆事後主動對朝臣說明的理由記載,而乾隆事後主動對朝臣說的這些事也都很含糊,這也給後人想探知這段真實的歷史情節增添了重重迷霧。
依我猜測,繼後斷髮可能有以下原因:
眾人皆知乾隆皇帝是多情皇帝,有傳南巡是為了「獵艷」,而乾隆也有意立一位姑娘為妃,致使繼後大發雷霆,想勸皇上收手,不要再近女色。但是,這可算不太站得住腳,那拉氏貴為皇后,照理沒理由為了皇帝要立妃子而做這種事,她明知做這種事的嚴重性,沒理由自掘墳墓。
此外,當年已經48歲的那拉皇后,感覺自己年老色衰,早已經不是乾隆皇帝寵愛的對象了,對於乾隆來說,不論他自己年齡多大,他喜歡的永遠是十幾歲二十幾歲的小姑娘。對於乾隆帝長期的疏遠,傷透了她的心,那拉氏當時的年齡正是更年期階段,她的心理狀態已經壓抑的失控,因此再也不願忍受被冷落,因而爆發了出來。所以,我認為當年那拉皇后因著乾隆帝長年的冷落,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染上了精神病。
再者,令貴妃的唆使也有可能。那拉皇后落馬,最大的得益者可是令貴妃。令妃,魏佳氏,本來是漢軍正黃旗包衣,後來因為乾隆寵愛,被抬入滿洲鑲黃旗,比乾隆小16歲,小那拉皇后9歲,在南巡途中,令妃被封為皇貴妃,直接威脅到了皇后的地位。
皇貴妃也就是皇后的繼承人,也就是准皇后,一般在有皇后的情況下,空缺皇貴妃之位,在清朝,要想當皇后,一般是皇帝的原配,或者不是原配的話,先當皇貴妃統攝六宮,歷經考察一番,才能正式冊封為皇后。
這也是因為這樣,給了那拉皇后沉痛的打擊,她預感到自己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會被令貴妃取而代之,因此她才做出了這樣斷髮不理智的事情來。
可能她本來以為她斷發來對乾隆勸諫,會讓乾隆收回成命,然而沒成想,卻弄巧成拙,乾隆帝當場震怒,她也從此被打入冷宮。
最後,那拉氏認為自己是皇后,而且是有兒子的皇后,因此並不嫉妒皇帝後宮多幾個女人,反而最在乎的,最小心翼翼保護着的只有一件東西,那就是兒子的皇儲地位。
作為中宮皇后,她一直認為乾隆帝想立嫡子為儲君,她生下了兩個嫡子,一心盼望着有朝一日兒子成為儲君,自己成為皇太后。
當時最有可能和皇十二子永璂爭奪皇位的就是令貴妃所生的兩個兒子了,而皇十五子和皇十七子的生母就是被晉封為皇貴妃的令妃。
乾隆越看重令妃,那拉氏就越擔心,認為令妃的兒子就是自己兒子成為儲君的最大競爭者,這讓她抓狂和無奈,因此控制不住自己選擇了斷髮來抗議乾隆的決定。
總括來說,她一直在後宮小心翼翼,富察皇后跟高貴妃死後,她希望能當上皇后,也希望母憑子貴,但她沒有想到乾隆就這樣待她,對他徹底比死,故她斷髮的決定,我認為不是一時的衝動。她自知自己不太受乾隆帝的寵愛,富察死後,她卻寵愛令貴妃更勝自己,她不願再苟且偷生,毅然斷髮,着實心死的決定。